如何判斷輪胎是否需要更換
判斷輪胎是否需要更換,可從磨損程度、使用年限、受損情況及橡膠老化等多方面考量。磨損程度上,當胎面接近磨損警示點,如家用車輪胎溝槽里的胎面磨損標志凸起高度僅剩約 1.6 毫米時,意味著抓地力等性能下降,需更換;使用年限方面,一般 6 年左右就應考慮;輪胎鼓包、胎壁受損、多次補胎等受損情況,也表明輪胎需更換;橡膠老化出現(xiàn)密集細小裂紋時,同樣要及時更換,以保障行車安全。
磨損程度是判斷輪胎更換的重要指標之一。除了關注胎面磨損標志凸起高度,還可以使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用一元硬幣測量,將硬幣插入輪胎溝槽,若能清楚看見菊花圖案,那就說明輪胎磨損嚴重,離磨損警示點很近,該考慮換胎了。正常使用下,輪胎壽命大約在5萬至8萬公里,要是行駛里程接近或超過這個范圍,即便磨損看似不嚴重,也得留意輪胎狀態(tài)。
使用年限對輪胎性能影響也不容小覷。輪胎的生產(chǎn)日期標注在外側橢圓形圓圈里,由4個數(shù)字組成,前兩位代表生產(chǎn)周期,后兩位是出廠年份。一旦超過6年,哪怕輪胎花紋還比較深,橡膠也會逐漸老化變硬、出現(xiàn)開裂,爆胎風險大幅增加,所以最好進行更換。
輪胎受損情況也直觀反映了是否要換胎。胎壁受損比較危險,由于胎壁相對薄弱,受傷后支撐力下降,容易鼓包、爆胎,一般建議直接換胎。胎面創(chuàng)口直徑若超過6毫米,不建議修補。如果同一輪胎補胎超過3次,或者補胎后二次創(chuàng)口從輪胎圓心到每個補丁之間夾角小于90°,出于安全考慮,都應該更換輪胎。
橡膠老化也是關鍵信號。當胎壁出現(xiàn)密集細小裂紋,這表明輪胎橡膠性能下降,即便行駛公里數(shù)不多,為了行車安全,也需要及時更換輪胎。
總之,定期檢查輪胎的磨損程度、使用年限、受損情況以及橡膠老化狀況,能幫助我們及時判斷輪胎是否需要更換,從而保障行車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讓每一次出行都更加安心。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