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有哪些制動方法
機動車主要有行車制動、駐車制動和發(fā)動機制動三種制動方法。行車制動也就是日常所說的“腳剎”,在車輛正常行駛過程中,踩下剎車踏板,機械力轉化為液壓力并傳遞到制動器,作用于四個輪胎來實現減速或停車;駐車制動即“手剎”,停車時拉動手剎桿,通過鋼絲拉線連接制動蹄對后輪施加制動力,防止車輛滑動;發(fā)動機制動則是借助發(fā)動機工作時的內部阻力對驅動輪制動,常用于特殊路況。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種基本制動方法外,還有預見性制動和緊急制動這兩種常見的制動操作方式。
預見性制動往往在駕駛員察覺到前方可能出現復雜情況時采用。此時,駕駛員會提前放松加速踏板,讓車輛依靠自然阻力進行滑行,以此來降低車速。在這個過程中,駕駛員會依據實際情況,有節(jié)奏地、較為緩和地輕踩制動踏板,從而平穩(wěn)地讓車輛減速或者在必要時實現停車。這種制動方式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急剎車,提升駕乘的舒適性,同時還能降低機件的損耗。
緊急制動是在面臨突發(fā)危險狀況時的無奈之舉。駕駛員需要迅速松開加速踏板,緊接著用盡全身力氣踩下制動踏板,與此同時拉緊手制動桿,力求讓車輛在最短的時間內停下來,避免嚴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不過,緊急制動對車輛的機件損傷較大,而且車輛在制動過程中很容易失去控制,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盡量不要使用。
發(fā)動機制動在一些特殊環(huán)境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在泥濘或冰雪路面,通過調整發(fā)動機的工作狀態(tài),讓其產生壓縮阻力、排氣阻力和內摩擦力,進而對驅動輪施加制動效果。并且,檔位越低,發(fā)動機的牽阻作用越顯著,制動效果也就越強。在下長坡時,合理運用發(fā)動機制動,結合駐車制動,減少腳剎的使用頻率,能有效避免制動器因過度使用而導致制動力下降。
總之,不同的制動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場景,駕駛員需要根據實際路況和駕駛情況,合理、靈活地運用這些制動方法,確保行車安全。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