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更強版本 集近期引進車型國內外差異
【太平洋汽車網(wǎng) 新車頻道】地球這么大,各處用車都有自己的國情和文化。這也造成了不同車型在不同地區(qū)的不同供給。原因無非就是距離運過去賣不好的話虧不起/當?shù)嘏欧欧ㄒ?guī)限制、弄出來阻力重重。就拿一些近期國內引進車型做例子,有一些真正意義上的頂配其實沒有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線當中。當然這也不妨礙我們今天來認識下其實非常具有旗幟性意義的它們。
一個車系的頂配車型一般都不好賣,以為自己一不小心買了個頂配?其實有可能僅僅是地區(qū)中的頂配。大家有看過《數(shù)碼暴龍》么?知道墮天地獄獸么?
小妖獸(上圖左)究極進化,變成戰(zhàn)斗力十足又帥氣的墮天地獄獸(上圖右),實力足以對抗帶有主角光環(huán)的紅蓮騎士獸,但是墮天地獄獸就是小妖獸的“頂配”么?并不是。
因為附上陽離子炮、長出黑翼、擁有更強力量和速度的“爆裂形態(tài)”(此名稱并沒有官方翻譯標準)才是墮天地獄獸的“頂配”。盡管這個模式出場次數(shù)遠比普通模式少得多,但最后打出名堂,定下結局基調的形態(tài),唯它。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指有哪些車型的“爆裂形態(tài)”尚未開啟,哪些車型完全還有更好的“自己”。
前不久,廣汽謳歌TLX-L國產(chǎn)來襲,和此前純進口TLX相比除了后排是真心變得大以外,其余里里外外沒太大變化(還有中控按鍵全部改成英文),4S店銷售透露這款塑料滿滿的中控90%零件都是進口而來,換句話說,就是照舊罷了。
廣汽謳歌TLX-L
3.5L排量發(fā)動機因為稅費排放相關法規(guī)不出現(xiàn)也情理之中,所以本田當家黑科技SH-AWD四驅系統(tǒng)(只與3.5L發(fā)動機匹配)自然就不會出現(xiàn)了,改為全系配備P-AWS后輪主動轉向系統(tǒng)。而這當中,我們又錯過了什么?
3.5L V6+9AT+SH-AWD是一種怎么樣的陣容組合?先說3.5L V6這款發(fā)動機——全名本田3.5L V6地球夢(Earth Dreams)單頂置凸輪軸i-VTEC缸內直噴發(fā)動機,2013年沃德全球十佳發(fā)動機得主之一,而2013年則正是此代TLX發(fā)布的元年。這款發(fā)動機一直延續(xù)到2017年TLX海外小改款至今。而這里的“i-VTEC”是指的是適時閉缸技術。
謳歌TLX 3.5L V6 SH-AWD Aspec
9AT則是指來自ZF采埃孚的9速變速箱,代號9HP48。這個9速變速箱的傳動比范圍極其大,達到9.81:1。為何TLX的V6版不用上面提到的本田自家的8擋雙離合呢?原因很簡單:那個8DCT承受不了V6發(fā)動機的輸出和扭矩。以往本田就連變速箱自家設計制造的,但設計制造自動的水平并不算得上一流;跟ZF、愛信等這些專業(yè)廠家沒法比。本田之前在這方面吃了不少虧,因此這回它愿意買ZF產(chǎn)品來直接使用。
而SH-AWD呢,則真正是一套能讓謳歌吹一輩的的四驅系統(tǒng),當之無愧的當家科技。相比起其它車廠的4WD,謳歌的SH-AWD 4WD不同的是,它是著重考慮的是公路性能。SH-AWD沒有傳統(tǒng)的分動箱,而是采用一套固定比例的分動裝置來代替,SH-AWD系統(tǒng)的前橋位置有一個前后軸的分動裝置,前后軸傳動比恒定為30:70。前后軸的扭力分配由位于后橋的SH-AWD單元內部的電磁離合片負責。
通過以上提到的兩個部件協(xié)同工作,SH-AWD可以實現(xiàn)以下的功能:
直線續(xù)航時,前后軸扭矩分配為70:30,獲得更好的燃油經(jīng)濟性。
直線加速時,前后軸扭矩分配為60:40,獲得更好的加速性能。
轉彎角度較大時,前后軸扭矩分配為30:70,獲得類似于后驅的彎道特性。
后輪驅動單元加速裝置的作用:直線行駛時按照1:1的轉速傳動比傳遞動力到后橋;轉彎時,通過液壓執(zhí)行器操作離合器組件將行星齒輪架與殼體耦合,能使加速裝置的輸出軸比輸入軸轉動得更快。
兩個電磁離合器的作用:通過對這些離合器的控制,可改變前、后扭力分配。根據(jù)不同情況,后輪能得到引擎總輸出的30%到70%,左右兩側的直接電磁離合器也可以單獨控制,極限情況下可將后橋的全部扭力分配到一個輪子上邊。
當然,加上謳歌品牌最新的A-Spec系列運動外觀套件,這,一切或許就是屬于TLX的“爆裂形態(tài)”吧?(A-Spec套件也可以說是相當信仰了,$2900的選配價格僅為外觀功能,并無改變機械素質)
“加長降價”或許是謳歌認為TLX乃至整個謳歌品牌滲透中國市場的良方,沒錯,縱使3.5L V6 SH-AWD再牛,在中國用車市場的期望效果也肯定比不過TLX-L,這點倒是可以預見的。但如果要問本田粉們的話,3.5L V6+9AT+SH-AWD這一個“formula”才是對他們的最好饋贈。
并不是“非黑即白”,TLX-L確實是更多考慮過國內的用車情況和訴求而得出的決定,但也不妨礙能有機會在國內給大家一睹3.5L V6+9AT+SH-AWD的真容吧?就如奔馳/寶馬等品牌,將更多實用取向的產(chǎn)品放到國內生產(chǎn),而同時以進口的方式引進更高階版本的車型,這才造就了大家對C級/3系得多重印象,而“爆裂形態(tài)”的TLX,其實也完全可以加長國產(chǎn)TLX后,再進口引進3.5L V6+9AT+SH-AWD版本。
無奈這代國產(chǎn)的TLX-L卡在同平臺產(chǎn)品本田雅閣(Accord)的臨近換代的這一尷尬節(jié)點,外觀相比國產(chǎn)前的確有一個“精氣神”的全面提升,略顯老舊的內飾,稍顯不足的動力總成,卻帶著挺豪華的價格。說實話假如謳歌能下定決心將這套最好的3.5L V6+9AT+SH-AWD帶來國內,先不說銷量,起碼對品牌給予公眾的形象和認知積累是有積極意義的吧?
在全球SUV火熱的環(huán)境下,Q50轎車仍然是英菲尼迪旗下最暢銷的車型。此前2017年第三季度,新款的英菲尼迪Q50車系已在美國官網(wǎng)上架。
新款Q50對外觀進行了調整,前臉部分配備更加寬大的保險杠,運動版及以上車型均升級配備碳纖維材質前唇,并標配19寸運動輪轂。尾燈部分將全新采用與Q60相似的LED尾燈,車尾取消了車牌下方鍍鉻飾條以及兩側反光板,下方保險杠換裝黑紅雙色護板。當然,國內由東風生產(chǎn)的新款Q50L亦是如此。
全新英菲迪尼內飾配有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中央控制臺為對稱式造型,采用上下雙顯液晶屏幕。據(jù)悉,新款Q50中控多媒體系統(tǒng)仍不支持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功能。操控配置上,新車配備了撥片式換擋、一鍵啟動、電子手剎等配置,同時新車配備了英菲尼迪升級至第二代的自適應電控轉向系統(tǒng)。
安全配置方面,新款Q50配備日產(chǎn)新一代ProPILOT自動駕駛系統(tǒng),該選裝包內含車道保持系統(tǒng)、倒車碰撞預警、制動輔助、緊急制動提醒等功能。新加入的ProActive Package選裝包中還加入自適應變道、車道偏離預警、智能巡航、等功能,幫助駕駛員在多車輛行駛的多車道路況下實現(xiàn)自動駕駛。當然交由給東風生產(chǎn)到國內的Q50L會不會配備或者怎么配置這就不清楚了,但這也不是這次的重點。
還有就是Q60轎跑,Q60車系2016年在海外各地區(qū)陸續(xù)上市上市,次年4月國內也上市了。國內方面,英菲尼迪帶來了Q60一種動力的共計兩款車型,全系搭載2.0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輸出功率,最大功率155kW(211PS),最大扭矩為350N·m。既是跟國產(chǎn)的Q50L一樣。
海外版本則多配備兩個動力版本,3.0T低功率版搭載在Sport版本車型上,最大輸出功率224kW(304PS),峰值扭矩400N·m。3.0T高功率版則搭載在RED Sport車型上,最大輸出功率298kW(405PS),最大扭矩475N·m。
Q50和Q60的車型關系,就類似3系之于4系、C級之于C coupe,所以下面就拿Q50的一些參數(shù)匯總一下給大家作為參考。
英菲尼迪Q50 海內外動力信息 | |||
發(fā)動機 | 2.0T | 3.0T V6低功率 (VR30DDTT) | 3.0T V6高功率 (VR30DDTT) |
最大功率 | 155kW(211PS) | 224kW(304PS) | 298kW(405PS) |
峰值扭矩 | 350N·m | 400N·m | 475N·m |
0-100km/加速時間 | 7.2s | 5.3s | 4.5s |
VR30DDTT何許“機”也?可能會有人想起VQ系列發(fā)動機,Q50/Q60此前高性能版本車型上搭載的是VQ37系列的發(fā)動機,VQ37被譽為是日產(chǎn)自吸的巔峰之作。而此次的VR系列發(fā)動機同樣來頭不小,VR38系列則是搭載在GT-R車型上使用。
日產(chǎn)VR30DETT發(fā)動機采用輕量化的鋁合金缸體,并采用集成式的排氣歧管,整個發(fā)動機維持很高的輕量化水平。此外,這臺發(fā)動機在進、排氣可變正時系統(tǒng)和渦輪增壓技術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設計,促成了這款發(fā)動機在動力性和燃效方面的提升。
當然,隨之不出現(xiàn)的還有新匹配3.0T V6車型的四驅系統(tǒng)。前置后驅平臺的Q50/Q60在以前配備VQ37那副3.7L V6大馬力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時,有不少用戶反映后輪打滑的現(xiàn)象,造成實際駕駛過程中的馬力損耗。而換裝全新3.0T V6后,英菲尼迪也順手多送一個四驅系統(tǒng)解決了這一問題,多么好的改變啊。
盡管它獲獎了,盡管它為用戶作出了更好的改變,無奈這些可能都不會在國內的英菲尼迪身上看到了。作為年輕的豪華品牌,本有機會可以和老大哥BBA們叫板,放在同一市場競爭然后基于一些更深層次的產(chǎn)品相互交流、對比學習,通過市場的反饋共同進步。無奈這一公平對決的機會暫時在國內是沒有了。
斯汀格(Stinger)以起亞2011年發(fā)布的KIA GT概念車作為藍本開發(fā)的,由彼得•希瑞爾、Gregory Guillaume親自操刀,歷時6年的設計研發(fā)而完成的,毫無疑問設計上足夠驚艷,也成為了起亞目前最強的高性能車。
新車為尾部設計足以讓人嘆為觀止。尾部LED燈環(huán)有種“瑪莎”味,溜背再到尾箱蓋斜向下收尾,隱約可見兩側后輪眉拱起,真的是太帥了。4米8的車身,2米9的軸距,前懸和后懸都相當短,這對轎跑來說無疑是讓操控發(fā)揮到更加極致。
事實上,這些都不是臆測,良好合理的各項數(shù)據(jù)的確支撐了Stinger的表現(xiàn),老外對該車的關注度著實高,外媒主流媒體網(wǎng)站已經(jīng)紛紛寫出試駕報告并放在頭版。海外GT AWD車型搭載一具3.3T V6雙渦輪爆發(fā)出370PS的輸出,一般來說和誰一起玩?英菲尼迪Q50/Q60 RedSport、凱迪拉克ATS-V、Genesis G70 N等等——一眾長得蠻清秀斯文,一言不合就甩到你看不見尾燈的咖。年輕人們又多了一樣平價性能玩物。
一段時間過去了,包括美媒、澳媒、英國媒體、港媒等多方聲音都給予斯汀格GT一致好評。這么好這么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車來國內么?當然來。
設計上來說,斯汀格對起亞的意義無疑是突破性的,如此重大的杰作,國內引進也是同一套外觀標準。
國內 起亞斯汀格 GT+ 2.0T
國內引入的斯汀格提供一種動力共計兩款車型,搭載的2.0T動力同樣也不俗,256PS的最大功率輸出,353N·m的峰值扭矩。已是主流高階2.0T功率水平。但是比起對于這款斯汀格來說更為“mean to be”的3.3T V6引擎來說,無疑是逼這款起亞從2011年瀝盡心血研發(fā)而來的斯汀格“從良”了。
兩種動力的斯汀格(Stinger) 參數(shù)對比 | ||
發(fā)動機 | 最大輸出功率 | 峰值扭矩 |
2.0T G4KL | 188kW(256PS) | 353N·m |
3.3T V6 GDi | 272kW(370PS) | 510N·m |
而3.3T V6+四驅這種搭配,北美有,排放要求很嚴格的英國也有。分別就叫GT AWD和GT S(分別對應下圖的左右)。而這類標志,恐怕是無法在國內看到了。
無論是GT S還是GT AWD,都標準配備了四驅系統(tǒng),助力斯汀格(Stinger)能在5.1秒內完成百公里加速。對起亞來說,這是一臺對它們具有特殊意義的最速起亞房車。
順帶一臺,這具搭載在Stinger GT AWD/GT S上的3.3T V6也作為新人新登場的情況下,一舉奪得2017沃德十佳發(fā)動機一席。無奈縱使這套動力版本對起亞的意義有多大,縱使這套動力版本獲得了多好的成績和肯定,縱使這套動力版本多天作之合,我們也很大可能就這么錯過了。
LS以八缸出名,一直以來從UCF10和UCF40四代車型都是無一例外采用V8發(fā)動機。而隨著工業(yè)制造的水平不斷把發(fā)動機潛力向前推,V8純自吸也不適合北美以外的路況。第五代LS(UCF50)大破大立,外觀大作年輕化,內飾更是家族內設計的巔峰之作。發(fā)動機方面,則采用三種不同動力體系的V6發(fā)動機代替以前的V8。
雷克薩斯LS 500 F sport
豐田算不上是冥頑不靈,但也不太稱得上是激進。這一品牌,從開始到現(xiàn)在,一貫風格就是你也不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很大的優(yōu)點,當然也沒有很大缺點,東西經(jīng)久耐用,我們會很難會看到豐田有一些突破性的改變。直到這一兩年,豐田TNGA的理念開始提出,很多人都無法確切定義到底什么是TNGA,一種平臺?一種模塊架構?一種設計理念?
而雷克薩斯作為豐田旗艦品牌,則是推出自己的基于全新GA-L平臺打造的旗艦轎跑LC和旗艦轎車LS。豐田、雷克薩斯霎時間都表現(xiàn)出很少有的“爭風頭”態(tài)勢。
有傳聞說雷克薩斯將會為LS打造一款全新的LS F車型,并預計會搭載雷克薩斯最近研發(fā)的全新V8雙渦輪機器。在這些實錘之前,目前LS全系采用V6。
雷克薩斯LS族譜 | ||||
世代 | 生產(chǎn)年份 | 底盤代號 | 動力 | 車型 |
1 | 1989-1994年 | UCF10 | 4.0L V8 + 4AT | LS400 |
2 | 1994-2000 | UCF20 | 4.0L V8 + 4AT/5AT | LS400 |
3 | 2000-2006 | UCF30 | 4.3L V8 + 5AT/6AT | LS430 |
4 | 2006-2017 | UCF40 | 4.6L V8 + 8AT 5.0L 混動 + CVT | LS460/LS460L LS600/LS600hL |
5 | 2017-pr | UCF50 | 3.5L V6 + 10AT | LS350 LS500h LS500 |
D級轎車代表一個汽車品牌的造車實力,也是一個品牌的天花板,換言之就是決定了品牌的溢價能力和在車壇的話語權。而雷克薩斯這次帶來的巔峰之作,所搭配的真正旗艦動力應是3.5T V6和10AT,也就是LS500。
與之前的8AR-FTS系列小排量2.0T發(fā)動機不同,全新V35A-FTS(3.5T V6)發(fā)動機采用缸內直噴,并配備VVT-iE電控油壓系統(tǒng),調節(jié)精度更準確,對提升動力和降低油耗更有幫助。配合最新10AT變速箱,官方公布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4.5秒(后驅版本)。史無前例地LS變成了一部“快車”。
雷克薩斯LS500搭載3.5升V6雙渦輪增壓汽油發(fā)動機,最大功率、扭矩分別為310kW(415PS)、600Nm,相比寶馬740Li的240kW(326PS)、450N·m,優(yōu)勢多達70kW、150N·m;比A8L 50TFSI的245kW(333PS)、440N·m也多出65kW、160N·m。
價格方面,LS500無論是在美國市場還是在日本市場,價格方面在同一水平上,甚至比LS500h系列稍低。在排放法規(guī)下的待遇更加是一樣,完全沒理由不在中國現(xiàn)身。
LS500/LS500h美國官網(wǎng)價格對比
或許是雷克薩斯打算前期先用LS350試試消費者反饋,若表現(xiàn)足夠好,后期再追加LS500車型也不定。
LS500/LS500h日本官網(wǎng)價格對比
如果真如上述所猜測,那么LS500來到國內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畢竟全新LS整體風格上的年輕和奢華風格在D級車來說都是自成一派的,品牌帶來的可靠性可口碑也不需贅述。假如前期LS表現(xiàn)得盡如雷克薩斯意,那么LS500這一當家利器或許晚些就到。
君威是2017年才推出的新品,而君威GS這臺車很有意思,38號車評中心給予了它很高的評價,YYP顏宇鵬老師更是拿它下賽道后贊不絕口。國內的君威GS搭載一臺2.0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61PS,峰值扭矩,前置前驅布局。
國內別克全新君威 2017款 GS 28T 尊貴型
但如果,這或許尚未是最好的“君威GS”呢?GS 28T 尊貴型已經(jīng)是我們國內能買到的頂配了,但放眼世界各地的君威GS,可能28T尊貴型還真不是頂配......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亮個后排中間地臺干嘛?事出反常必有妖,明明全系前驅車型,為何留出傳動軸位置?那我們來看看全球化后世界另一些角落的君威GS。
在其他世界的一些角落當然要說到它的孿生兄弟歐寶英速亞了。歐寶2015年退出中國市場,但國內不少別克車型都來源于歐寶,如貼別克標的威郎即國外歐寶Astra。這個問題就不深究了。
全新的FlexRide自適應駕駛系統(tǒng)、CDC減振器,以及Brembo制動系統(tǒng)是GS車型的專屬。全新一代CDC對阻尼的調節(jié)范圍作出了一定優(yōu)化,進一步增強了駕駛的舒適性和動態(tài)響應能力,更有效的抑制車身側傾、俯仰和振動。這些在整個地球的君威GS都有。
來到看看北美方面的君威GS,搭載一具3.6L V6的自然吸氣引擎,最大功率231kW(314PS),峰值扭矩380N·m。 這具3.6L V6 LGX引擎此前分別搭載在了美版凱迪拉克CT6、美版凱迪拉克CTS、雪佛蘭科邁羅上面,科邁羅方面這具引擎上調到了250kW(340PS)的最大輸出,峰值扭矩為382N·m。
而隨3.6L V6 LGX引擎出現(xiàn)的的,還有Hiper strut結構的懸掛,一套更為高級的獨立懸掛。其主要結構是由麥弗遜懸架優(yōu)化而來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減振器不再兼做轉向主銷,而減振器支柱的連接位置也從轉向節(jié)上端,移至前下控制臂上。而這套結構的懸掛也同樣用在了通用家族中更為高級的凱迪拉克XTS車型上。
OK,少了3.6L V6的LGX和與之匹配的四驅系統(tǒng)及Hiper strut結構的懸掛,這就是國內的君威GS。而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無疑可以帶來更好的輕量化優(yōu)勢,有賴于渦輪增壓也可以有一個更早的峰值扭矩輸出,350N·m也不俗。
這樣一對比,V6發(fā)動機在馬力和扭矩的上的優(yōu)勢并不是很明顯,加之中國的交通狀況而已,擁有渦輪能更早的釋放發(fā)動機的最大扭矩,相比之下V6優(yōu)秀的后段輸入可能就很少能用到。
別克君威GS這次“區(qū)別對待”地進來中國市場,可能會有人說“減配”了,但同時,2.0T的君威GS也能為大家?guī)硐鄬Ω偷氖蹆r和更加便宜后的買車/用車成本。同級別競爭對手中它的表現(xiàn)也已經(jīng)足夠亮眼,2.0T的君威GS可能真的比V6更適合中國市場。
總結下就是,剛才數(shù)到的更強版本都在國外。但是不是有“國外月亮更圓”這種說法?小編個人覺得在國外消費者有更多車型可選,而且汽車市場不受太多干預,的確有他們的幸福之處。
沒啦~!還看啥?沒有什么好說的,祝大家新年快樂吧?。ㄎ模禾窖笃嚲W(wǎng) 馮家祺)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