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經過一整年的調整,正令大部分廠商都感覺灰頭土臉之際,2005年1月卻突然咸魚翻身:銷量達到19.49萬輛,大大超過2004年1月份的15.55萬輛。轎車市場突然在冬天轉暖,有人說是因為降價,但是近期沒有降價的車廠,如上海大眾、廣州本田和北京現(xiàn)代卻同樣實現(xiàn)了開門紅;有人說春節(jié)是消費旺季,但同為消費黃金周,去年五一、十一卻市場慘淡。其實說這兩個理由催熱了春節(jié)車市也對,但它們只是外因,而真正的內因還要歸功于購車者的消費心理的變化?梢哉f,正是消費者日漸成熟的購車心態(tài)提升了春節(jié)車市的熱度,而如何把握這種心理變化,也將是汽車廠商們日后的必修課。
持幣觀望不如早購車早使用
觀點: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主任徐長明認為,1月份轎車市場的熱銷確實超過了正常狀態(tài),最可以解釋市場突然升溫的原因可能就是那些持幣待購的人再也等不及了,于是提前釋放了去年積壓的購買能力。
去年由于汽車價格一路下跌,造成了一大批觀望的消費者。到了年初,一方面是長達一年的觀望從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他們的耐心,特別是相當多的消費者認識到了有車的便利后更是如此;另一方面,春節(jié)假期的到來使用車需求大增,再加上年終有一筆較大的收入,正好也能夠滿足他們的購買欲。
而且消費者也逐漸認識到,消費是有時限性的,今天購買了商品,今天就可以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如果三年不消費,這三年中,金錢還在你手中,但是你卻不能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況且現(xiàn)在車價雖然便宜了,但是相關費用,如汽油、保險、貸款利率卻上漲了,再加上沒有車所失去的機會收益和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影響,早購車早使用也還是值得的。
而春節(jié)只不過提供了這樣一個誘因,讓這種購車的需求集中爆發(fā)而已,當然,中國人的從眾心理也是讓大家出手的一個原因,大家都買了,自己也得趕緊動手,不然就吃虧了,所以到后來以至于許多車商敢于逆市漲價。
開始注重經銷商品牌
觀點:經銷商品牌也值錢。
雖然目前國人購車最看中的還是價格,但是這種看法在汽車使用的過程中,已經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前兩年在車市上屢試不爽的降價招數(shù),在去年并沒有得到好效果就是一個明證。其實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在使用過程中的投入,可以說要遠遠超過車價,所以單純以車價的高低來決定購買行為,并不一定能夠如愿省錢。
據(jù)上海萬興汽車實業(yè)公司廣告宣傳負責人尹世清介紹,前兩年許多人買車就像買其它消費品一樣,托朋友,找路子,貨比三家,越便宜越好;而現(xiàn)在,各種優(yōu)惠和促銷手段層出不窮,反而讓他們有點無所適從,何況從本質上來說,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如說某經銷商打出“買車送28800元車牌費”的幌子,而這個車型本來的優(yōu)惠幅度就超過了3萬元,當然,一送牌照你就得按原價買了。因此當理性的消費者已經意識到經銷商之間車價優(yōu)惠幅度實際相差無幾后,就開始轉而注重經銷商的品牌,比如經銷商的知名度、誠信度、售后服務實力、技術實力等。而一開始以汽車維修起家的萬興,在這方面就受益頗多,至少有40%以上的客戶就是沖著維修服務好而選擇到萬興買車的,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