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圖解判斷車距
通過不同部位的參照和對應(yīng)的距離標準,就能利用圖解判斷車距。對于遠距離目標,車內(nèi)視距公式能助你判斷;較近目標,可通過擋風玻璃下緣判斷。判斷后車距離,要借助左右后視鏡和車內(nèi)后視鏡。此外,通過車身特定部位與邊線、障礙物等的重合情況,能判斷左右車距、與障礙距離等。不過,這些數(shù)據(jù)會因車型、坐姿有所差異,新手需實測校準。
對于遠距離目標的判斷,有一套實用的車內(nèi)視距公式:“五六個不清楚,七空八不空,公里看勞動”。具體來說,當距離在500米時,我們可以通過人的動作姿勢來區(qū)分性別,但超過600米就難以做到了。700米時能看到人走路兩腿間有空隙,而到了800米以上就看不清了。1000米時可以分辨人是彎腰、站立還是坐下,但伸腿伸手的動作就難以看清。要是距離超過兩公里,人就成了一個小點。這在我們行車過程中,對遠處情況的初步判斷很有幫助。
在較近目標方面,擋風玻璃下緣是很好的參照。當下緣到前后輪與地面分界線時,前后輪距大約為3.6米;到前車保險杠下邊緣,前車間距約2.6米;到前車車牌下邊緣,前車間距僅0.6米。在低速跟車時,保持下緣在前車保險杠下邊緣視距內(nèi)較為合適。
判斷后車距離,要充分利用后視鏡??吹胶筌嚽拜喯卵?,后車距約13米;只能看到中網(wǎng),間距大概6米;只能看到引擎蓋,距離約4米。左后視鏡中,后車在三分之一處約20米,在邊上約10米,只出現(xiàn)一半約5米。右后視鏡中,后車一半在外側(cè)車距2米,全部出現(xiàn)車距5米,在中間車距10米,比較小車距15米。變道時,車距15米較為安全。
另外,通過車身特定部位與邊線、障礙物等的重合情況,也能判斷左右車距、與障礙距離等。比如左側(cè)A柱和邊線重合,車身距離正好五十公分。不過這些數(shù)據(jù)并非絕對,會因車型、坐姿有所不同,新手最好通過實際測量校準,從而更準確地判斷車距。
總之,掌握這些通過圖解判斷車距的方法,能大大提升我們駕駛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準確性。無論是遠距離目標、近距離跟車,還是判斷左右車距等,都有相應(yīng)的參照和標準。但一定要記得結(jié)合自身車型和坐姿進行實測校準,這樣才能在各種駕駛場景中靈活運用,減少刮蹭等意外發(fā)生,讓駕駛更加從容自信。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