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是什么
氣囊是一種在汽車遭遇碰撞時迅速膨脹的緩沖裝置,屬于被動安全配置。它內部填充固體疊氮化鈉,碰撞時疊氮化鈉反應生成大量氮氣使氣囊快速鼓起。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的關鍵時刻,氣囊迅速充氣形成氣墊,緩和乘員受到的沖擊并吸收碰撞能量。分布在車內前方、側方和車頂?shù)榷鄠€方向,能有效降低車內人員受傷風險。
在車內前方,正副駕駛位的氣囊是最為常見的。當車輛發(fā)生正面劇烈碰撞時,方向盤內的駕駛員氣囊以及儀表臺處的副駕駛氣囊會瞬間彈出,墊在駕乘人員與前方硬物之間,避免頭部和胸部受到嚴重撞擊。例如在高速行駛下發(fā)生的正面撞車事故中,這兩個位置的氣囊能夠大大降低駕駛者和副駕人員死亡率,據(jù)研究表明,有氣囊裝置的轎車發(fā)生正面撞車時,大轎車駕駛者的死亡率降低了 30%,中型轎車降低 11%,小型轎車降低 14% ,可見其保護作用顯著。
側方的氣囊同樣不容忽視。一般安裝于車門上,主要保護車內駕乘人員來自側面撞擊導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側以及胳膊的傷害。當車輛遭遇側面碰撞時,側面氣囊迅速展開,保證身體上肢的活動能力和逃生能力,為車內人員在危險時刻提供了更多生機。特別是在一些十字路口,車輛可能遭遇側面的橫向撞擊,此時側氣囊就成為了關鍵的安全保障。
至于車頂方向的氣囊,在車輛發(fā)生翻滾等極端情況時發(fā)揮作用。它能保護車內人員的頭部等重要部位,防止在車輛翻滾過程中與車頂?shù)扔参锂a(chǎn)生劇烈碰撞,進一步降低受傷風險。
除了上述常見位置的氣囊,在一些高檔豪華車中,還配備了多達 30 幾個氣囊,像頸部、膝部等部位都有配置。頸部氣囊在碰撞時能對駕乘人員的頸部起到支撐和緩沖作用,減少頸部受傷的幾率;膝部氣囊則可以避免膝蓋與前方硬物碰撞造成損傷。
氣囊的工作并非簡單的彈出過程,其背后涉及一套復雜而精密的系統(tǒng)。主要由傳感器、微處理器、氣體發(fā)生器和氣囊等部件組成。傳感器和微處理器就像是氣囊的“大腦”,它們時刻感知車輛的行駛狀況,判斷撞車程度,并傳遞及發(fā)送信號。當檢測到足夠強度的碰撞時,氣體發(fā)生器根據(jù)接收到的信號產(chǎn)生點火動作,點燃固態(tài)燃料并產(chǎn)生氣體向氣囊充氣,使氣囊在瞬間迅速膨脹。同時,為了防止充氣過量或囊內壓力過大對乘客造成擠壓傷害,氣囊還設有安全閥,當達到一定壓力值時會自動泄放部分氣體 。
氣囊容量一般在 50 至 90 升之間,充入的氣體通常是氮氣或一氧化碳。不同類型的氣囊,如乘客用安全氣囊與駕車者用的相比,只是體積大些,所需氣體多些,但它們的核心原理都是一致的。
總之,氣囊作為汽車安全系統(tǒng)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汽車設計和生產(chǎn)中,其位置和數(shù)量的合理規(guī)劃對于確保乘員安全起著關鍵作用。從多個方向、多種類型全方位地為車內人員在危險時刻撐起了一把“安全傘”,成為了挽救無數(shù)生命的重要保障。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