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三廂車沒有后雨刮
三廂車沒有后雨刮,主要是出于結構與功能方面的考量。從結構上看,三廂車后備箱門與后窗分開,常規(guī)雨刮器轉軸難尋合適固定位置,若裝在后備箱蓋,開啟時會致雨刮與玻璃相對位置錯位。從功能上說,三廂車的氣流設計使后窗受污染少,且后備箱能遮擋后輪污水,降低了后窗被弄臟的幾率,因此后雨刮并非必要配置 。
先從結構方面深入剖析,兩廂車多為掀背式設計,后玻璃與后門是一體的,雨刮軸能夠安裝在后門玻璃下方的金屬門體上,在后門抬起時,絲毫不會影響雨刮的正常使用。然而三廂車的構造卻大不相同,它的后備箱門和后窗是相互獨立的部分。如果將雨刮器安裝在后備箱蓋上,當后備箱蓋開啟時,雨刮器與后窗玻璃之間的相對位置就會發(fā)生錯位,導致雨刮器無法正常工作,畫面會顯得十分不協(xié)調,而且這種設計從實際操作和美觀的角度來看,都存在很大的問題。所以,從結構設計的可行性來講,三廂車就不具備安裝后雨刮的優(yōu)勢 。
再看看功能層面,空氣動力學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兩廂車由于車身結構特點,從汽車兩側過來的氣體會在車尾形成渦流,氣流負壓分離點在車頂后部,全車后部是紊流負壓區(qū),這就使得雨水和污物特別容易堆積在后窗上,極大地影響了駕駛員的后方視線,因此后雨刮就成為了清理后窗、保障視線清晰的必要配置。但三廂車卻有著不同的“待遇”,它的后窗設計獨具匠心,高速行駛時車尾部通常不會形成強烈負壓,且車尾部的弧線形設計讓氣流順著尾部向后走。這樣一來,后窗上的臟東西會被氣流輕松吹走,后窗受污染的程度相對較低。而且三廂車多出來的后備箱能夠像一個忠誠的衛(wèi)士,將后輪轉動所產(chǎn)生的污水幾乎都遮擋住,使得污水不會卷上后玻璃窗。這一系列的因素綜合起來,都讓三廂車后窗被弄臟的幾率大幅降低,也就使得后雨刮的使用頻率和必要性大打折扣 。
綜上所述,三廂車沒有后雨刮,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結構上的限制讓后雨刮難以找到合適的安裝位置和方式,而功能上,獨特的氣流設計以及后備箱的遮擋作用,使得三廂車后窗不容易變臟,后雨刮的功能性需求也就沒有那么強烈。這是汽車設計師們在結構設計和功能需求之間做出的一種平衡選擇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