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拆輪胎的情況下檢查剎車片的磨損情況
在不拆輪胎的情況下,可通過肉眼觀察、聽剎車聲音、感受剎車感覺、借助工具測量以及留意警示燈等多種方式檢查剎車片的磨損情況。比如從輪轂縫隙肉眼觀察剎車片厚度;剎車時若有尖銳叫聲,可能意味著剎車片該換了;剎車踏板行程變長、剎車不靈敏也是磨損信號;還能用深度尺、吸管測量厚度;有些車警示燈亮起就要檢查。這些方法能助您初步判斷,定期到專業(yè)維修店檢查則更可靠 。
肉眼觀察時,需找到輪轂上合適的縫隙,將視線盡可能貼近去查看剎車片。一般來說,狀況良好的剎車片厚度相對較厚,若發(fā)現其厚度明顯變薄,與印象中較新時差距較大,那就可能表示剎車片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磨損。不過,這種觀察方式相對比較粗略,僅能獲得一個大致的判斷。
聽剎車聲音也是一個較為實用的辦法。當剎車片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剎車系統(tǒng)在工作過程中會發(fā)出尖銳的叫聲。這是因為剎車片上的一些特殊結構在磨損接近極限時,與剎車盤相互摩擦產生了這種獨特的聲音。所以,日常駕駛中若聽到剎車時有這種異常尖銳的響聲,就要警惕剎車片的磨損狀況了。
感受剎車的感覺同樣重要。隨著剎車片的逐漸磨損,剎車踏板的行程會慢慢變長。原本輕輕一踩就能獲得良好制動效果,現在可能需要踩得更深,而且剎車的力度也會明顯變弱,出現剎車不靈敏的情況。這種剎車感覺上的變化,也是剎車片磨損的一個重要信號。
借助工具測量則能相對更準確地了解剎車片的磨損程度。深度尺測量法是將游標卡尺尾端的深度尺,精準地插入剎車片和剎車盤的縫隙之間,讓尺子細的部分穩(wěn)穩(wěn)地碰到剎車盤,粗的部分與黑色的剎車片緊密接觸。測量出的數據需要減去剎車片底座的厚度,一般新剎車片的摩擦片厚度大概在 15 毫米左右,如果測量結果顯示不到 4 毫米,那就說明剎車片已經磨損到了極限,需要及時進行更換。而吸管測量法,是把吸管小心地插入剎車片和剎車盤的縫隙直至觸及剎車盤,接著用記號筆在吸管與黑色剎車片接觸的地方做好標記,然后取出吸管,測量標記處到吸管底部的距離,同樣要減去 5 毫米左右的墊片厚度,通過這樣得出的數據,就能大致判斷剎車片的磨損情況。
此外,有些汽車配備了剎車片磨損警示燈。當這個警示燈亮起時,就意味著車輛檢測到剎車片的磨損情況可能已經達到需要檢查或更換的程度,此時車主應盡快對剎車片進行檢查。
通過上述這些在不拆輪胎情況下檢查剎車片磨損情況的方法,車主可以在日常使用中隨時關注剎車片的狀態(tài),為行車安全增添一份保障。但這些方法大多只能提供初步的判斷結果,想要獲得更為精準和全面的檢查,定期前往專業(yè)的維修店進行細致的檢測與維護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確保車輛始終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tài),保障出行安全。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