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空氣懸架系統(tǒng)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空氣懸架系統(tǒng)由阻尼可變的減振器、空氣彈簧、傳感器、電子控制裝置、執(zhí)行裝置、空氣壓縮機和控制閥件等構成。
空氣彈簧有前橋和后橋之分,后橋為騰出更多行李廂容積增加輔助空氣罐,能減小減振支柱空氣彈簧直徑。
減振器方面,當車架與車橋靠近,電磁線圈電流變大,電磁吸力增大,主減振閥上移,開口面積變大,下方腔內油壓下降,阻尼力減小,反之阻尼力變大。
底盤控制單元采集傳感器信號,按算法對執(zhí)行器發(fā)指令控制懸架狀態(tài),還記錄車輛高度方向加速度值、縱軸和橫軸偏轉率,安裝在車輛前部中控臺下方空調器下方。
蓄壓器為懸架提升高度提供壓縮空氣??諝夤┙o單元由控制單元、電磁閥體、電機和壓縮機等組成,固定在車身尾部右側區(qū)域內。電磁閥體由 5 個電磁閥構成,連接空氣供給單元與空氣彈簧和蓄壓器,還集成壓力傳感器。
空氣懸架工作原理是系統(tǒng)根據(jù)高度傳感器監(jiān)測車身高度變化。車身高度下降時,控制單元打開升閥,壓縮空氣進入空氣彈簧,車身上升,高度恢復設定值則關閉電磁閥。車身高度上升時,控制單元打開降閥,空氣排出,車身下降,高度恢復設定值關閉電磁閥。
空氣懸架調節(jié)原理方面,車速高于 30km/h 可加注蓄壓器。蓄壓器優(yōu)先在車輛靜止及低速行駛調節(jié)中使用以改進聲學系統(tǒng),一般蓄壓器壓力比待調節(jié)空氣彈簧壓力高約 3bar 時完成調節(jié)。
空氣懸架還有車高傳感器,按輸出信號,控制系統(tǒng)判斷車身高度變化,控制壓縮機和排氣閥減震。高速行駛懸架變硬提高穩(wěn)定性,低速不平路面行駛懸架變軟提高舒適性。
空氣供給系統(tǒng)安裝在車外備胎坑前部,由電動機、壓縮機、電磁閥單元、溫度傳感器、空氣干燥器、氣動排氣閥等組成。壓縮空氣由單級往復活塞式壓縮機產(chǎn)生,采用空氣干燥器去濕,氣動排氣閥保持系統(tǒng)剩余壓力和限壓。壓縮機缸蓋上的溫度傳感器讓懸架控制單元計算壓縮機最高允許溫度,超界限值關閉或不讓接通壓縮機,防過熱。
水平傳感器均為轉向角傳感器,借助連桿機構將車身水平變化轉為角度變化,為非接觸式,利用感應原理,有兩個不同且與轉角成比例的輸出信號,用于空氣懸架和大燈照程調節(jié),結構相同但支架和聯(lián)桿不同,左、右傳感器臂偏轉方向和輸出信號相反。水平傳感器由定子和轉子組成,定子有勵磁線圈等,轉子連著傳感器臂,交變電流產(chǎn)生交變電磁場,轉子感應出次級交變磁場,共同作用在接收線圈上感應出交流電壓,電子分析裝置處理后轉化為輸出信號給控制單元。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