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前輪轉向機構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汽車前輪轉向機構的工作原理其實并不復雜。
早期汽車多是后輪驅動,前輪負責轉向,轉向主銷裝在前軸上可左右擺動,通過復雜傳動機構來驅動車輪轉向。
后來出現既能轉向又能驅動的前輪,這種前輪的車軸叫驅動橋,上面有主減速器、差速器、轉向節(jié)、方向盤等部件。半軸會因轉向需求分內外軸,由等軸萬向節(jié)相連,轉向主銷也分上下兩段固定在萬向節(jié)球形支架上。
不同車型轉向驅動結構有差別,像很多轎車、SUV、MPV 等采用發(fā)動機橫向前輪和前輪獨立懸掛系統(tǒng),半軸一般分三段由兩個球籠連接,能應對車輪位置變化傳遞動力實現轉向和驅動。
汽車轉向還和方向盤有關,方向盤帶動方向機,讓齒輪齒條轉向器發(fā)揮作用,使前橫拉桿左右擺動,令前輪產生角度從而轉向。
汽車轉向系統(tǒng)分機械和動力兩種,機械轉向系統(tǒng)靠駕駛員體力,由操縱、轉向器和傳動系統(tǒng)構成。動力轉向系統(tǒng)以駕駛員體力和發(fā)動機動力為能源,雖輕便但構造復雜易出故障。
總之,汽車前輪轉向機構是由多個部件協同工作的。比如轉向節(jié)、轉向銷、轉向桿等構成轉向機構,通過操縱轉向盤使轉向銷轉動來改變前輪轉向角度。轉向傳動機構包括轉向柱、傳動齒輪等,將轉向盤轉動傳遞給轉向機構。轉向控制機構有轉向阻尼器、轉向助力器等,提供操縱性能和舒適性。
常見的轉向機有球面蝸桿滾輪式、凸輪插銷式、循環(huán)球式和齒輪齒條式等。球面蝸桿滾輪式結構簡單可靠,但轉向靈活性差、阻力大。凸輪插銷式轉向靈活、阻力小,但結構復雜、維修成本高。循環(huán)球式轉向靈活精度高,可結構復雜、維修成本高。齒輪齒條式結構簡單可靠,不過轉向靈活性差、阻力大。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