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廣州車展逆襲:找回節(jié)奏,華為加持重塑競爭力
**合資品牌廣州車展逆襲:找回節(jié)奏,華為加持重塑競爭力**
2025廣州車展的聚光燈下,合資品牌正以一場技術驅動的集體轉型宣告回歸。與往年“新能源主場在自主”的敘事不同,本屆車展中,東風日產、廣汽豐田、一汽奧迪等合資車企憑借華為技術賦能,重新奪回市場關注度。從鴻蒙座艙到乾崑智駕,智能化標簽成為合資陣營對抗同質化競爭的核心武器。
**鴻蒙生態(tài)打破燃油車智能化瓶頸**
東風日產天籟·鴻蒙座艙版以12.99萬元的起售價,成為全球首款搭載鴻蒙系統(tǒng)的燃油車。其HarmonySpace 5系統(tǒng)整合48個原生應用,支持跨設備無縫流轉功能,直擊傳統(tǒng)燃油車“智能短板”痛點。展臺現(xiàn)場,消費者對語音控制導航、車家互聯(lián)等功能的體驗熱情,甚至超過部分純電車型。這一現(xiàn)象印證了行業(yè)判斷:智能化需求已超越能源形式,成為用戶決策的關鍵因素。
廣汽豐田則選擇與華為深度協(xié)同,其旗艦純電轎車鉑智7從電子電氣架構到交互界面均采用華為解決方案。展臺技術人員透露:“合作不僅限于軟件層面,華為的激光雷達智駕系統(tǒng)讓合資品牌首次在高階自動駕駛上比肩新勢力?!睌?shù)據顯示,搭載華為技術的合資車型價格帶已下探至15萬元區(qū)間,覆蓋主流消費市場。
**豪華品牌“技術借力”策略顯效**
奔馳在140周年之際,以AMG GT XX概念車的中國首秀展示性能基因,同時低調接入鴻蒙生態(tài)。寶馬則另辟蹊徑,通過MINI設計沙龍強調“科技人文融合”,其新世代黑科技由產品經理親自講解,淡化供應商標簽以保持品牌調性。凱迪拉克借F1賽事營銷強化運動形象,但內部人士透露,下一代電動車型將采用華為智能車控方案。
德系三強的差異化選擇,折射出合資品牌面對華為技術的共同命題:如何在共享技術底座的同時構建獨特價值?奧迪的答案最為激進——2025年起全系車型搭載華為智駕系統(tǒng),首款合作燃油車A5L Sportback已支持城區(qū)NOA功能。這種“All in”策略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展臺人流同比增加40%,其中30%消費者明確詢問華為技術配置。
**明星營銷+IP聯(lián)動的雙線突圍**
除技術突圍外,合資品牌在營銷端同樣發(fā)力。起亞新獅鉑拓界邀請李娜站臺,瞄準體育圈層;別克至境世家聯(lián)合蔡少芬主打家庭場景;大眾則與《瘋狂動物城2》推出聯(lián)名車型,吸引年輕家庭群體。這些動作背后,是合資品牌對“智能化+情感共鳴”組合拳的探索——當技術方案趨同時,品牌認同感成為新的競爭維度。
行業(yè)觀察人士指出,本屆車展標志著合資陣營已找到轉型節(jié)奏:通過華為快速補齊智能短板,再以品牌積淀和本土化營銷放大優(yōu)勢。據不完全統(tǒng)計,華為合作車型已占合資品牌參展新車的63%,這一比例較2023年提升逾四倍。在新能源與智能化雙賽道夾擊下,合資品牌的逆襲或許剛剛開始。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