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條徒步線路遍看澳門風景 去過的人都知道,澳門很小——轉個身子、幾步騰挪,從一座教堂就來到了另一座寺廟;稍微執(zhí)著一些,在古舊的街道中穿行,沒有多少光景,卻又發(fā)現回到了起點。
在澳門旅行,不需要坐公車,不需要打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澳門的每一寸土地,邊走邊看,感受那里的經典歷史與浪漫情懷。
Line 1 想軋馬路就來新馬路
出發(fā)地:新馬路東起點
需要時間:最短40分鐘,要是一不留神被路邊小店吸引,那就無法預計時間了。
適合人群:既然是軋馬路,當然就是比較適合結伴行走,尤其是有女伴,因為這一路絕不僅僅是博物館教堂的刻板嚴肅,也還有許多情調去處和特色餐館,而且路程較短,這樣一路走下來,女孩兒決不會厭倦。
這條馬路的正式名稱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但澳門市民稱它為新馬路,是市區(qū)的主要街道,處處可見土生葡人的生活痕跡。
新馬路東頭的起始處,兩邊由碎石子鋪設成圖案的路面上擺放著鮮花盆景和豎立著古色古香的街燈,而之所以選擇這里作為出發(fā)地,是因為馬路的西頭靠近海邊,我們從遠方走來,最后看到了不遠處的波濤拍岸,似乎更加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想想就覺得很滿足。
在這條路線上,值得留意的幾個景點是路口的大西洋銀行(建于1902年,是葡萄牙的海外銀行,重建時保留了原建筑物的正面)、議事亭前地、民政總署大樓(一座莊嚴的、具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仁慈堂正面(巴洛克建筑風格,建于1568年,是中國境內最古老的歐洲慈善機構)、圣母玫瑰堂(1590年興建)。
新馬路的核心區(qū)域當然是議事亭前地,這也是澳門本地人最喜歡的一個地方,大部分游客第一次來澳門必來這里拍照留念——廣場同樣由葡式碎石子鋪就,組成黑白兩色大波浪形的圖案,充滿地中海浪漫情調。位于廣場旁邊的民政總署大樓和仁慈堂都是圣潔的白色,附近的其他建筑或是黃色或是粉紅色,五彩斑斕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再加上影影綽綽的走道與廊柱,讓人有置身于地中海沿岸小城的感覺。
新馬路旁的一些岔路內也有精彩,比如爐石塘巷,最前面是佛笑樓,1903年開張,是澳門最古老的酒樓,以燒乳鴿著稱;再從佛笑樓左轉進入福隆新街,這個昔日著名的煙花之地,現已恢復百年前的外觀,建筑的正面和百葉窗均為紅色,這里總是熙熙攘攘,路邊各色店鋪林立,購物的、吃飯的、閑逛的人川流不息。
在這條線路上,一定要找個空隙在廣場的露天咖啡座或者在板樟堂街的葡國餐廳內喝點東西,看街邊風景,愜意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