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斯萊斯120周年“傳奇車型”系列之:1960年代 勞斯萊斯銀影
2024年11月22日,北京
本文介紹了于1965年推出的勞斯萊斯傳奇作品銀影(Silver Shadow)
勞斯萊斯銀影是當時世界上技術最為先進的車型
銀影是勞斯萊斯首款僅以整車形式進行銷售的車型,代表著向單體車身結構的決定性轉變
時至今日,勞斯萊斯銀影仍飄馳于羅迪歐大道、香榭麗舍大街、謝赫·扎耶德路、新邦德街以及其他全球繁華都邑的名勝街道中
本文為頌揚勞斯萊斯品牌歷史上傳奇車型系列文章中的第七篇章
勞斯萊斯將舉辦為期一年的回顧活動,以紀念品牌創(chuàng)始人亨利·萊斯(Henry Royce)與查爾斯·斯圖爾特·勞斯(Charles Stewart Rolls)于1904年首次會面至今120周年
“銀影在勞斯萊斯輝煌史冊中占據(jù)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標志著勞斯萊斯從傳統(tǒng)的滾動底盤與后裝車身的結構向單體車身結構的決定性轉變,也是勞斯萊斯首款僅以整車形式進行銷售的汽車。1965年銀影一經(jīng)面世,便向世人展示出最為前沿的技術水平,其底層設計對此后勞斯萊斯推出的車型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銀影由傳奇設計師約翰·布拉奇利(John Blatchley)設計,最初期望該車型能夠延續(xù)10年的生命周期。最終,在銀影的非凡基礎上誕生了銀靈(Silver Spirit)和險路(Corniche)等車型,其生命華彩持續(xù)至20世紀90年代末。60年過去了,勞斯萊斯銀影已成為真正的現(xiàn)代經(jīng)典之作,不僅為當時的人們所深深懷念,并日益受到新一代勞斯萊斯愛好者、車主和收藏家的青睞。”
——勞斯萊斯汽車企業(yè)關系和品牌傳承負責人 安德魯·波爾(Andrew Ball)
1954年2月,勞斯萊斯的高級工程師們已開始構思銀云(Silver Cloud)的替代車型,盡管當時銀云車型本身還在最終完善階段,且到第二年才會正式發(fā)布。
原因很簡單:時代在不斷變化,且可以預見到的是,未來的客戶需要尺寸更加緊湊的車型,同時車內空間需要毫不妥協(xié)。自1906年以來,勞斯萊斯汽車所采用的滾動底盤與后裝車身的傳統(tǒng)結構很難實現(xiàn)這一目標。工程師們深知,單體車身結構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即車身和底盤整合為“一體式車身”,懸架系統(tǒng)及其他機械部件則安裝在前后副車架上。
全新車型的設計工作于1958年正式啟動,并推出了兩款試驗車型:一款軸距為3.175米,僅生產(chǎn)了三輛;另一款試驗車型的軸距相較而言縮短了16.51厘米。設計師們很快意識到更加緊湊的版本更適合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于是以“SY”為代號對其展開了全面開發(fā)。正是這款軸距較短的試驗車型在此后發(fā)展成為于1965年首次亮相的新款車型——“銀影”。
銀影的研發(fā)理念和細節(jié)設計均出自勞斯萊斯首席造型工程師約翰·布拉奇利之手,他于1940年加入勞斯萊斯,此前就任于車身制造商Gurney Nutting。他的任務十分艱巨,銀影既要擁有與時俱進的設計,又要能夠持續(xù)生產(chǎn)長達10年之久,從而得以分攤因單體車身結構而產(chǎn)生的高昂模具成本。
由于銀影是當時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汽車,其任務也因此變得更加復雜。事實上,銀影與銀魂、幻影III,以及當代的古思特車型,可以共同入選勞斯萊斯歷史上設計最為領先的車型行列。
銀影配備了與銀云III相同的發(fā)動機及四速Hydramatic自動變速箱,除此之外,幾乎所有方面均擁有首次搭載的全新配置。最顯而易見的創(chuàng)新成果為銀影的三廂車身,盡管其車身尺寸較銀云更小,但內部座艙空間卻更寬敞、油箱更大,行李廂容積也更大。
同時,銀影在舒適性、操控性和靜謐性方面也進行了大幅提升。這得益于單體車身更高的抗扭剛度,以及將副車架與車身外殼隔離開來的“Vibrashock”減振支架,從而優(yōu)化車輛在不同路面狀態(tài)下的NVH(噪音、振動和聲振粗糙度)性能。其他首次搭載的技術還包括四輪碟式制動系統(tǒng)、液壓控制自動調平獨立后懸架系統(tǒng)、電動換擋選擇器和前排座椅調節(jié)系統(tǒng)。
設計師們深知,更加運動化版本的銀影車型同樣擁有可觀的市場需求。然而,單體車身結構所帶來的強度和結構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無法將這一細分市場留給僅存的幾家獨立車身制造商。最終的解決方案由供應商Pressed Steel Company Ltd.提供車身外殼,并由勞斯萊斯自有的車身制造商Mulliner Park Ward Ltd.組裝并完成車輛。全新打造的硬頂雙門三廂轎車和敞篷轎跑車隨后于1966年正式面世。
1968年,銀影的技術水平取得進一步革新,其所搭載的四速Hydramatic變速箱被帶變矩器的三速 GM400變速箱所取代。同時,懸架系統(tǒng)調校地略微更硬,以適應美國的路況,并可更清晰地反饋歐洲路況,各地的車主都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杰出成果。
比利時作家及汽車記者保羅·弗雷爾(Paul Frère,1917-2008年),曾于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奪冠,他曾如此描述駕駛銀影的難忘經(jīng)歷:“我在一天之內完成了從布魯塞爾到摩納哥的旅程。銀魂在高速公路上以110英里/小時的速度飛馳,沒有什么來自發(fā)動機或路面的噪音,空調使車內溫度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這種感覺很奇特。當我最終到達蒙特卡洛時,銀影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我神清氣爽,心情舒暢,絲毫沒有疲憊之感——這對一輛行駛了700英里的車來說,是一種非凡的成就。”
1969年,勞斯萊斯推出了長軸距版銀影,并可根據(jù)客戶需要提供帶有隔斷或者整體式的座艙,大部分車型的后窗尺寸較小。這些車型由Mulliner Park Ward打造,他們通過將標準車身外殼從中間切開后再加長4.5英寸(11.43厘米)的方式,增加了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間。
1971年是勞斯萊斯的關鍵時刻。其汽車業(yè)務與飛機發(fā)動機制造業(yè)務被分拆為兩個獨立的實體,并延續(xù)至今。勞斯萊斯汽車為寶馬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與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分離。在經(jīng)濟形勢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時期,勞斯萊斯汽車大膽推出了改進版Mulliner Park Ward汽車,該車型仍以SY原型設計為基礎,并命名為“險路”。其最終版本險路系列IV于1995年停產(chǎn)。
到1977年,銀影的革新已足以被重新命名為銀影II。銀影II更貼近于一款“駕駛者之車”,運用了改進后的懸架系統(tǒng)、齒輪齒條式轉向系統(tǒng)以及更清潔、更高效的排氣系統(tǒng)。座艙內的所有乘員都能從經(jīng)過提升的人體工程學設計和先進的分區(qū)式空調系統(tǒng)中獲益,且功能控制均集成于一塊全新面板上。在美國市場,銀影II為符合監(jiān)管部門的要求,采用了大截面黑色聚碳酸酯保險杠,極具辨識度;在美國以外的地區(qū),銀影II搭載了全寬前擾流板(勞斯萊斯稱之為“阻升板”),以增加高速行駛時的直線穩(wěn)定性。作為銀影II的系列II車型,長軸距Mulliner Park Ward車型被命名為銀魅II(Silver Wraith II)。
銀影最終于1980年被銀靈所取代,銀靈的底盤和機械結構與SY原型車基本相同,但車身經(jīng)過重新設計,一直生產(chǎn)至1997年。因此,事實證明SY原型設計是極其成功的,相較于最初預計的10年生命周期,它最終實現(xiàn)了逾三倍的時間跨度。雖然精確的數(shù)字無從考據(jù),但人們普遍認為銀影和險路的生產(chǎn)量共約為37,000輛,這也使得SY成為古德伍德時代之前勞斯萊斯歷史上最成功的設計。時至今日,將近60年過去了,在羅迪歐大道、香榭麗舍大街、謝赫·扎耶德路、新邦德街以及世界各大都邑的名勝街道上,仍然能夠看到銀影的身影。
-完-
勞斯萊斯成立120周年
2024年是勞斯萊斯成立120周年,這一偉大征程始于勞斯萊斯創(chuàng)始人亨利·萊斯(后為亨利·萊斯爵士)和查爾斯·斯圖爾特·勞斯閣下于1904年5月4日的首次會面。雙方的共同好友亨利·埃德蒙茲促成了這一在曼徹斯特米德蘭酒店進行的歷史會面。勞斯決定銷售萊斯生產(chǎn)的所有汽車,而非凡的歷史篇章也由此展開。萊斯和勞斯共同創(chuàng)立了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汽車”的汽車品牌——勞斯萊斯,這一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品牌不僅改變了汽車行業(yè)的未來,還在120年間持續(xù)引領并定義了全球超豪華汽車領域。
勞斯萊斯“傳奇締造者”系列:
亨利·埃德蒙茲(生于1853年3月20日)
亨利·萊斯爵士(生于1863年3月27日)
埃莉諾·桑頓(生于1880年4月15日)
歐內斯特·希夫斯(生于1886年4月21日)
約翰·沃爾特·愛德華·道格拉斯-斯科特-蒙塔古男爵(生于1866年6月10日)
查爾斯·勞斯(生于1877年8月27日)
克勞德·約翰遜(生于1864年10月24日)
查爾斯·賽克斯(生于1875年12月18日)
埃里克·普拉特福德(生于1883年2月25日)
勞斯萊斯“傳奇車型”系列:
1900年代:萊斯10馬力汽車 / 勞斯萊斯10馬力汽車
1910年代:勞斯萊斯40/50馬力汽車“銀魂”
1920年代:勞斯萊斯20馬力汽車“貳拾”
1930年代:勞斯萊斯幻影III
1940年代:勞斯萊斯銀曜
1950年代:勞斯萊斯銀云
1960年代:勞斯萊斯銀影
敬請期待……
背景信息:
作為至臻完美的奢華品牌,勞斯萊斯汽車為全球客戶締造享譽世界、備受尊崇和最令人心馳神往的Bespoke高級定制手工至臻奢品。
勞斯萊斯之家位于英國西薩塞克斯郡古德伍德,這里的勞斯萊斯汽車全球總部和超豪華臻品制造中心擁有2,500多名技術嫻熟的員工,也是設計、工程研發(fā)和極致手工制造勞斯萊斯汽車的唯一產(chǎn)地。勞斯萊斯汽車在生產(chǎn)設施、產(chǎn)品和人才領域持續(xù)投入,2023年全球交付量超6,000臺,達到歷史巔峰水平。
勞斯萊斯汽車作為寶馬集團全資子公司,與飛機發(fā)動機和推進系統(tǒng)制造商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 plc)是兩家完全獨立、無業(yè)務關聯(lián)的公司。
更多詳情:
您可以登錄勞斯萊斯汽車官方媒體網(wǎng)站,下載所有新聞稿、新聞數(shù)據(jù),高清晰度照片以及相關視頻。網(wǎng)址為www.press.rolls-roycemotorcars.com。同時也歡迎您關注官方微博“勞斯萊斯汽車”和官方微信“勞斯萊斯汽車”。
媒體聯(lián)絡:
勞斯萊斯汽車大中華區(qū) | ||
孫鷗(Sun Ou) | +86 186 1195 8135 | ou.sun@rolls-roycemotorcars.com |
羅德傳播 | ||
侯曉苗(Mia Hou) | +86 134 2639 7194 | mia.hou@rfcomms.com |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