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的離去 經(jīng)銷商都擔心名爵能夠走多遠
故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jīng)猜到結局。張欣的離去,讓所有名爵人的“心跳驟然加速”。
車市已經(jīng)轉壞,即使是財大氣粗的上汽,也很難繼續(xù)忍受榮威和名爵兩線作戰(zhàn)的壓力。尤其是名爵,銷售的持續(xù)不振加上經(jīng)銷商信心全無,名爵的未來已經(jīng)清晰可見,而且,有諸多信息表明:對名爵的調整正在開始邁開大步。
包括上汽在內,顯然高估了名爵的市場接受能力,否則以上汽的精明斷然不會給名爵出爐一個年銷售1萬輛的指標,但是上半年不到50%的銷售計劃達成率顯然出乎上汽的預料,加上榮威750的銷售報表同樣不甚樂觀,上汽對旗下兩個同宗同源的品牌盡早實施調整已經(jīng)勢在必行。
這個結局,實際上早就露出苗頭。去年年底那場姍姍來遲的整合儀式上,包括上汽和南汽的高層都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名爵和榮威共存的優(yōu)勢以及必要性,但所有人都看得出,那是一場十足的政治秀,只是為了和諧穩(wěn)定大局的需要,但是市場總歸是最好的“試金石”。
實事求是地說,名爵和榮威產(chǎn)品之間的差異化并不明顯,雖然名爵定位運動,榮威定位優(yōu)雅的英倫風味,但同樣出自Rover75技術的兩款車型在專業(yè)駕駛員手里并沒有太多的差異,所不同的只是名爵MG7原汁原味地擁有更可靠的產(chǎn)品性能,而榮威的品牌打造和制造工藝更勝一籌。
實際上,包括經(jīng)銷商都在擔心:名爵能夠走多遠。
從MG7、TF到3系SW,看似名爵的新車推出速度不亞于榮威,但這三款新車都是Rover75和Rover25以及TF技術上直接導入,但是,在推出這些車型之后,名爵實際上已經(jīng)面臨新車斷檔的尷尬。當然,以國內慣用的手段,把一個平臺反復整合出不同模板的所謂新車不算。
榮威750同樣問題多多。雖然同出自Rover75平臺,但是榮威750對這個Rover75進行了幾千項技術改型,改款的結果是750可靠性和人機界面仍然備受市場詬病。但是這種必須的嘗試對于榮威的技術團隊來說邁出了勇敢的一大步:因為依靠陳舊的Rover技術很難打破自主的桎梏。實際上,輔以上汽出色的市場化運作和品牌打造,雖然銷量一般,但是榮威750已經(jīng)牢牢地站穩(wěn)了品牌的高地。緊接著,榮威7月份開始推出新款550,雖然同樣有著人性化設計的不足,但是和750相比,這種進步已經(jīng)非常明顯。
但是包括上汽的銷售團隊在內,都難以預料這款備受期待的新車到底能夠獲得何種收成,因為市場的徹底變冷,尚在襁褓之中的上汽榮威同樣難以抵擋市場的風險。
面臨決策的上汽集團,對于榮威和名爵,其實不用贅述應該已有清晰的答案。
名爵與競品2008年上半年銷量比較
銷售量(輛)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邁騰 7977 2946 8828 5977 2896 3022
MG7 357 298 260 506 396 370
榮威750 651 293 1536 2006 1800 2208
凱旋 2957 1584 2284 1150 1030 1411
馬自達3 3771 2324 2909 2974 2891 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