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網(wǎng)絡維護。短短幾年吉奧產品進入64個國家和地區(qū),海外擴張如此迅速就帶來了一個問題,網(wǎng)絡鋪設也許通過招標、許可等方式很容易實現(xiàn),但如何維護好是個巨大考驗。各大洲、各個國家和地區(qū),自然條件、人文條件、市場環(huán)境及法制環(huán)境都不相同,產品本身及網(wǎng)絡維護二者都面臨挑戰(zhàn),通關、物流、服務、售后、零配件供應等,一旦跟不上,就可能前功盡棄甚至被迫退出,一旦退出再想進去,就太難了。當然,這一問題是所有出口汽車企業(yè)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
第三是人才挑戰(zhàn)。高級管理、營銷、研發(fā)、出口、品牌維護等方面的汽車人才,在國內屬奇缺范疇,各汽車企業(yè)的人才爭奪戰(zhàn)早呈白熱化狀態(tài)。吉奧的海外戰(zhàn)線很長,僅復合型的出口人才就缺口很大,研發(fā)人才更不用說。吉奧、宇通、華晨、北汽的高層都曾向記者表示,人才是企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一大瓶頸。
第四是競爭壓力。目前轎車市場的日子更好過些,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吉奧目前又難以涉足轎車領域,其主打的皮卡、SUV及微面實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皮卡的國內市場有限;SUV的國內競爭相當慘烈,高端有進口SUV的擠壓,低端不僅同質化嚴重,而且受油耗及排放標準影響,增長也較緩慢;微面雖然到2010年能超過200萬輛的規(guī)模,但長安、五菱等早已成氣候,競爭同樣會很殘酷?梢灶A見的是,這種種壓力還將伴隨吉奧很長一段路程,不進則退,退則垮。
第五是品質提升。在調查過程中,修車師傅給記者列出了吉奧汽車很多小毛病,比如車燈、雨刮、暖風水箱、車窗升降器、空調等等,其品牌在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受到一定影響。實際上,吉奧汽車的加速性、油耗及發(fā)動機都相當不錯,且價格優(yōu)勢明顯,若因小毛病而壞大品牌,則是企業(yè)的大忌。
吉奧甚至出現(xiàn)過因個別配件不合格,導致失去幾千輛出口訂單的事。事實上,這些都與吉奧的配套廠及供應鏈有關,民營車企一般都要經(jīng)歷從組裝到自主研發(fā)的歷程,由于建廠時間不長,最初的零配件供應商選擇難免良莠難辨,發(fā)展至今,已到了需徹底“清洗”的時候了。
6月份時,吉奧召開了配套質量大會,要求全力提升配件質量,并組織數(shù)十名工程師集體對配件質量問題進行徹底排查;另一方面,吉奧方面在面對媒體時,并沒有掩飾自己的不足,而是主動提出這一問題!拔覀儗詻Q清退一些不合格的配套商!标惷粽f。
從這個角度看,也許吉奧邁出了質變的第一步。
最缺什么
對于吉奧而言,上述挑戰(zhàn)都需積極應對,但最關鍵的問題還在研發(fā),汽車產業(yè)以車為本,創(chuàng)造富有競爭力的車型才是核心。
力帆僅靠一款520打拼市場,競爭力大打折扣,至今偏于西南一隅;奇瑞QQ很受歡迎,于是奇瑞想借QQ系再創(chuàng)“奇跡”,結果不倫不類的奇瑞QQ6卻只能靠降價放量,跌入4萬元以下的三廂車行列;南京菲亞特背靠意大利品牌,但在推出派力奧之后就像得了瞌睡癥,等醒過神來時,早已落在了其他企業(yè)的身后。
這三個事例說明,車型單一、定位錯位、投放滯緩,都可能給汽車企業(yè)的競爭力帶來致命打擊。
但有時一款車型卻可以救活一個企業(yè)。比亞迪在推出F3之前,試制了不下7種車型,投放的大都像打了水漂,但F3推出后,立即在車市創(chuàng)出銷量及增量的新記錄;華晨僅靠中華闖市場時,差點垮掉,等駿捷一推出,立馬扭轉頹勢,而且目前增勢不減。
吉奧要想突出重圍,同樣極需一款富有沖擊力的車型,以此放大品牌效應,拉動企業(yè)再上一個臺階。
據(jù)透露,下半年吉奧將做好新車GA6380的技術準備;而一款由意大利公司設計、大宇國際參與研發(fā)、臺灣公司提供模具的高檔SUV也正在研發(fā)當中。
其實早在去年,繆雪中就曾向本報記者展示過一些新車的設計樣圖,時至今天,不少新車的設計開發(fā)仍然在不斷修改“打磨”當中,可見其重視程度。這些新車將帶給吉奧什么,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