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廣州花都,四輛嶄新的東風日產旗下的轎車依次緩緩駛下生產線,接受來自四面八方人們的檢閱。這四款新車不僅意味著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第30萬輛車成功下線,也代表了東風日產日益增強的生產能力和生產工藝,更昭示著東風與日產融合、產品與市場融合的進一步加深。
雖然成立僅僅兩年,但這段并不算長的時間,對東風日產這樣一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經(jīng)營理念的中外合資汽車企業(yè)來說,猶如經(jīng)歷了冰火兩重天的歷練:在破除了2004年產銷同比下降6.6%的低迷之后,今年1—10月產銷同比增長超過200%;從2005年3月1日第20萬輛下線到如今的30萬輛,東風日產僅用了8個月零8天。
東風日產憑什么能在短期內令人耳目一新?“鯉魚跳龍門”的秘訣何在?不同的企業(yè)文化在中外汽車合資企業(yè)中如何達到“和諧”?日前,本報記者對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jīng)理任勇進行了專訪。
1+1必然大于2?
在2005年的中國汽車行業(yè),東風日產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馬”。據(jù)任勇介紹,2004年東風日產的產銷量只有區(qū)區(qū)6萬輛,但今年1—10月,產銷量已攀升至123550輛,是去年同期的2.7倍,全年14.75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有望順利實現(xiàn)。
“黑馬”的產生,其實并非一帆風順。作為東風與日產合資企業(yè)東風有限汽車公司的最具潛力的部分,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幾乎匯集了東風與日產的人、才、物全部優(yōu)勢資源。然而,就在東風日產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卻迎來了被視為中國汽車業(yè)“拐點”的2004年,汽車市場從“井噴”增長轉入回落,雖然轎車銷量同比增幅仍在15%左右,但東風日產的銷量同比卻下降了6.6%,不僅跌出了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十強,甚至低于合資前風神公司2003年6.5萬輛的年銷量。
市場出了問題,原因卻在內部。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模式的兩個企業(yè)之間的整合,已經(jīng)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中國汽車合資企業(yè)50:50的特殊股權,也決定了合資雙方?jīng)_突的復雜性和整合的難度。任勇坦承,在東風日產合資后,合資企業(yè)的雙方是各有不同目的的!叭债a希望借助這個項目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全球的銷售,實現(xiàn)日產“180計劃”,中方則希望通過引進日產的技術和管理,達到做大做強的目的!迸c此同時,雙方在管理和方式上也存在差異!叭辗降墓芾矸绞綇娬{計劃和執(zhí)行力,中方則講究感情、強調靈活、速度和效率”。
由于中日雙方文化背景、辦事方式、團隊特點上的差異,在立場和方法上也沒有形成統(tǒng)一,在經(jīng)歷2003年合資后短暫的甜蜜之后,東風日產內部雙方的矛盾隨即暴露出來。2004年10月14日,任勇做了一次他自稱為“有生以來最痛苦”的東風日產花都工廠限產一個月的報告。出于安定軍心的考慮,任勇將限產的原因更多地歸結為庫存壓力過大,但大家心里實際上都明白問題是出在公司內部。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座談會,任勇發(fā)現(xiàn),“合資雙方的融合問題,并不是1+1=2這么簡單,兩個優(yōu)秀的團隊走到一起并不見得就優(yōu)秀!
解決合資汽車公司雙方的矛盾已經(jīng)是迫在眉睫,合資后的東風日產急需蛻變。
用共同利益填平文化鴻溝
正是經(jīng)歷了痛苦的2004年,東風日產的合資雙方才有了冷靜對話的可能。對于合資雙方固有的文化差異,任勇想到了用共同得益去填平文化鴻溝。“東風和日產建立合資公司最終的目的,是要取得合資公司的成功,前提都是東風日產利益的最大化,沒有哪一方獨贏的可能性。東風日產如果失敗,一切都無從談起!比斡氯缡钦f。
任勇認為,“如果很好的合作就是天堂,那么反之就是地獄。作為中國汽車工業(yè)合資20年來,這個課題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課題,仍然是各個汽車合資企業(yè)的老總在追求的和諧境界。整合問題始終是中國合資企業(yè)繞不開的癥結,特別是在50:50的股比、民族關注度高的中國汽車工業(yè)。”
在任勇看來,中外汽車合資企業(yè)“合資”固然重要,但“和諧”更重要。
合資雙方不在具體分歧上糾纏,而是回到雙方合作的原點,在確定了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經(jīng)過自我反思和反復溝通,通過建立《東風日產行動綱領》的方式,東風日產最終走出了一條“合資”—“合心”—“和諧”的企業(yè)整合之路。任勇認為,“對東風日產而言,別說東風,也別說日產。只有通過行動綱領,樹立新的東風日產文化和核心價值觀,才能解決合資期限50年的事情!
30萬輛只是新起點
雖然東風日產在2005年取得了超常規(guī)發(fā)展,但任勇的低調還是一如往常,“30萬輛對于成立時間較短的東風日產來說,只是一個新的起點。”
根據(jù)東風有限“23計劃”,到2007年東風日產將達到30萬輛的產銷目標,這也意味著東風日產必須在未來的兩年內產銷量將實現(xiàn)翻番。對此,任勇很有信心,“在2007年以前,日產還將投放三款新車型,我們對后續(xù)的車型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再加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推出的天籟、頤達和騏達等車型都在成長,尤其是頤達和騏達是今年4月才新推出的產品,明后兩年還有兩整年的時間。相信在2007年能完成30萬輛的任務!
當前,東風日產正處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加快產品結構的更新升級,努力降低研發(fā)、采購、制造、物流、營銷、管理等諸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提高全價值鏈的綜合成本利用率,已成為當務之急。對此,任勇表示,今年年底東風日產研發(fā)中心將建成投入使用,這對新車型的導入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支撐,也可以縮短新車型導入的開發(fā)對應周期。從制造能力來說,東風日產27萬輛新工廠明年6月份將建成,花都的工廠也在完善,新的發(fā)動機工廠在明年2月份也將會正式投產!皬闹圃炷芰σ约皩肴债a制造經(jīng)驗的結果來看,東風日產的勞動生產效率在全球是第一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成本控制、制造效率、制造成本上是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