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市紛亂而浮躁之際,上海大眾做出了一“驚人”舉措。上周,普桑和帕薩特遭遇了廠家的最低限價令,使其市場價格在原有優(yōu)惠的基礎上漲價2000元。廠家給出的解釋是,避免代理商惡性競爭以保證其利潤。但消費者不明了的是,廠家為何要插手供需雙方本已認可的市場行為。
這讓筆者想起了一年前的“價格聯(lián)盟”一事。一些并不怎么入流的廠家站出來,一把鼻泣一把淚地向消費者“哭述”,過度地降價已讓他們利潤菲薄無力為繼了,于是順勢扯出了價格攻守聯(lián)盟。沒想討到一片“罵聲”,最后以一場“鬧劇”告終。
上海大眾伸手太長,難道就不怕遭到非議?肯定怕!那為何要“意氣用事”?有何“背景音樂”?
這還得說說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漲價風”。一些平時賣相并不咋的車型,竟然在一些城市卻是拿著錢買不到車,市場價格上漲數(shù)千至萬元。而一些精明的商家更是不失時機地四處“吹風”:市場正熱乎著呢,漲價的都是些俏銷車型。在此檔口如果上海大眾不想盡辦法弄個“漲價”的“名聲”,又如何能賺來“走俏”一說?
“謊言”終歸是“謊言”。有好事者一語點破:“緊俏”的背后不過是一些廠家借檢修停產之名控制個別車型貨源的“饑餓療法”而已。
并非筆者要拿“價格”說事,只是覺得這場“游戲”太過于睜著眼睛說“瞎話”了。如果真是市場走強,漲價自是天經地儀。但最近的數(shù)據(jù)顯示,近期車市同期相比卻是大幅下滑。
哎,做人真得要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