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鋒:混合動力車要重新設計與包裝
7月18日,由蓋世汽車研究院主辦的主題為“中國將迎來混合動力爆發(fā)期?”的圓桌論壇活動在北京舉行。在《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規(guī)劃(2012~2020)》出臺后,關于新能源汽車與混合動力等節(jié)能汽車的討論愈加激烈。政府緣何重提混合動力?混合動力市場引爆點合適出現(xiàn)?中國本土企業(yè)是否有機會?蓋世汽車網邀請了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fā)部主任 商務部市場戰(zhàn)略專家徐長明、新華信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聯(lián)合總裁兼CEO林雷、新華社原國內部經濟新聞采訪室主任 汽車專欄作家李安定、廣汽豐田研發(fā)部部長鄭兆樹、羅蘭貝格汽車行業(yè)專家周潔崎、《21世紀經濟報道》汽車主編徐鋒、《經濟觀察報》 汽車專刊主編張耀東、騰訊汽車總監(jiān)向銳等業(yè)內專家及媒體就上述話題進行了演講與討論。
以下是21世紀經濟報道汽車主編徐峰在論壇上的演講實錄:
關于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推廣,我略微談幾點。
首先,我記得06、07年普銳斯剛進入中國時,比普通車要貴十萬塊錢。這十萬塊錢我算了一筆帳,一個月800塊錢油費,一年1萬塊錢,十年十萬塊錢,貴的十萬塊錢都花在油費上就差不多了,為什么要買混合動力?后來我開了凱美瑞混合動力車,進一步的體會是,它是十天加一次油,比起一個禮拜加一次油是少了一些。作為一個消費者,我當時想過,混合動力車要用什么理由才能打動人去購買,價格的合理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第二,電動汽車如果比混合動力車便宜,但是要多充兩個小時以上的電,80%的人會選擇購買混合動力。這里面反映什么樣的消費心理呢?大家寧可多花錢,也要使用方便。使用方便是第一位的,省錢反而是第二位的。另外,現(xiàn)在混合動力是基于傳統(tǒng)汽車上改進的,我覺得這樣不利于推動混合動力,我覺得可以在車的外形設計甚至功能上作為新的產品來開發(fā),這樣會更容易吸引消費者來購買。
第三,政府提高節(jié)能門檻,也可能推動混合動力車的發(fā)展。當然大家談到補貼是不太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正能夠在價格方面有重大突破,對混合動力車推廣肯定還是很有好處的。如果混合動力不去推廣,中國企業(yè)看不到這個市場,他們看不到這個市場是不會推進的,只有豐田把這個市場做到足夠大,中國企業(yè)跟進來以后,國家才會把這個環(huán)節(jié)給打開。所以我覺得這個應該是要重新考慮的問題。
混合動力車市場的發(fā)展可以通過汽車廠家來推動,當然政府補貼是另外一回事。而電動汽車則牽扯面很大,涉及到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和廠家的東西就很復雜了。如果一個地方沒有電動車相應產業(yè)的話,地方政府的推動可能會慢一些。電動汽車最大的優(yōu)勢是零排放,而這并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消費者關心的還是價格問題,對混合動力車也是如此。
對于混合動力車市場的發(fā)展,首先,廠家要把價格降下來,第二,要對混合動力車進行重新包裝和設計,把混合動力車市場作為一個新的市場去開拓,我覺得這是比較好的一種方式。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