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汽車行駛中的風阻
汽車行駛中減少風阻的方法有很多。
平底盤能減少氣流阻力和湍流產(chǎn)生的升力,電動車底盤設計偏扁平化,合理布局零件能有好的氣動性能。
要充分利用地面效應,用車身擋板分流車底氣流,減少兩側進車底氣流,形成低壓區(qū)產(chǎn)生下壓力,增強輪胎抓地力,降低滾動摩擦,提高能耗經(jīng)濟性。
在車身外角變化超 12 度的地方,比如車尾,使用尾翼、擴壓器等氣流導向裝置,能讓轉向流更順暢通過車身,防止湍流,提升氣動性能。
封閉式輪轂雖在傳統(tǒng)汽車設計中少用,但也能降低風阻。行李架會增加車輛正面面積,產(chǎn)生湍流增阻力,低阻力車型已少見。
隱藏式尾翼在低速時隱藏可降阻,跑車為追求下壓力有時需配備可變尾翼。后視鏡突出車外增加正面投影面積和阻力系數(shù),換成攝像頭能降約 3.8%阻力,收音機天線與門把手也類似,如今多采用隱藏式。
降低雨刮器輪廓并隱藏能降風阻,賽車常用直立設計。輪轂罩能讓空氣在輪艙周圍更順暢流動,電動車常見。
主動開閉式進氣格柵可根據(jù)散熱需求調節(jié),降低阻力,電動車有天然優(yōu)勢。底盤包覆配合車尾小型擴散器讓空氣平滑通過。
輪胎裙板因后期使用不便已被淘汰。前保險杠氣簾能梳理氣流降阻力。
水滴形車頭和長尾設計能減少氣流分離降風阻。
還可使用平坦底盤、裝置導流板、裝尾翼和擴散器。
封閉式輪轂會影響剎車散熱。減少側面凸出物,像做隱藏式門把手。
降低速度風阻也會小。
改變車身形狀,采用流線型設計,減少氣流卡頓和渦旋。
減少車身空氣動力學干擾,設計時要注意。
降低車身高度可減少前面積降阻力。
選擇低氣阻輪胎,保持輪胎壓力平衡。
采用低阻滯玻璃,減少玻璃面積但要保證駕駛員視線。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